又是一年毕业季,心理关怀暖人心――管理学院举办夏学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之“准毕业生”...
06-26
2013
06-24
2013
现在大学恋爱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并不真正懂得爱情,他们在浑浑噩噩中表白、恋爱、分手,在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的恋爱后离开校园时,依然不懂得爱,不懂得该如何去爱。因此,6月13日晚上7点,我们浙江大学学生心理学会邀请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陈海贤老师,在西1-302教室举行了“心学15周年庆”系列活动之“积极的爱:从心理学解读爱情”讲座。讲座吸引了许多同学前来参与,把小小的教室挤得满满的。令我们惊喜的是,不仅是本科生,还有两位热爱心理学的浙大教授家属闻名前来参加讲座,并在讲座结束后与陈老师进行了一番交流讨论。 讲座的开头,陈老师先以一系列行为心理学的实验引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爱?在能提供食物却坚硬冰冷的铁丝假猴妈妈与不能提供食物但是柔软温暖的毛绒假猴妈妈之间,小猴大部分时间选择和毛绒猴妈妈拥抱在一起,仅在需要食物的时候探出头去向铁丝猴妈妈取食,取食的过程中,脚还紧紧地缠着毛绒猴妈妈。由此科学家们发现,“爱”并不是一种可以由后天培养起的条件反射。 接下来的讲座中,陈老师为我们介绍了3种不同的依恋关系和他们的特点以及成因,又为我们仔细地分析了完美的“爱情三角形”的三个支架:亲密、激情与承诺,而且,这三种“爱情成分”不仅仅是一种体验与感受,我们体内还各有一种物质和它们相对应……陈老师的讲座严谨科学又生动有趣,讲座现场的空气中充满了专注,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与笑声。 最后,在分享完一个对视的行为艺术之后,讲座进入了自由提问环节。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向陈老师提问,包括讲座的内容和自己恋爱中的种种困惑。陈老师都一一给予了专业而亲切的回答。两个小时的讲座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许多同学都还迟迟不肯离去,留在现场向陈老师请教自己的疑问。 通过本次讲座,我们向大家传达了关于“爱”的正面力量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能够从这次讲座中有所收获,了解并且更加积极地面对爱情,同时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心理学会与中心今后的活动!
06-24
2013
浙江大学学生心理学会于6月8、9号两天开展“心理学会15周年庆”系列活动之“广玉兰下的毕业季”——高考专题活动。活动地点为浙大校内文化广场和校外的学军中学。由于是在高考的时间段举行的,这个活动的举办让很多人回忆到自己当年的高考,虽然劳累,但却是难以忘怀的青春。同时给刚高考完的考生送去寄语,带去了正能量。 正式活动之前,我们通过采访浙大学生,精心制作了一个关于高考的视频。每个受采访的同学都对高考有着深深的回忆,说起话来总是滔滔不绝。 6月8日文广活动当天,我们在现场播放了制作好的视频,同时进行了一系列与高考有关的活动,如回顾高考题,给刚刚高考完的学子们写寄语等。活动现场,回顾高考题看上去最受大家的欢迎,不少同学纷纷过来参与,回顾当年曾经被我们刷了一遍又一遍的高考真题。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活动现场还来了许多启真班的小学弟小学妹们,他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热情地参与了活动,甚至还打电话叫上了自己的室友。 6月9日,我们在杭州市的学军中学门口将寄语送给刚高考完的考生与家长。在高考将要结束的前半个小时,门口已经站满了等候的家长。很多家长手捧鲜花来为孩子庆祝。看得出他们对自己孩子的自信与期待,很多家长都表示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掌握,而对于他们的未来,家长也认为该由孩子自己来决定。在说明此趟的来意之后,家长们很欣喜的接受我们的祝福。高考结束了,学生开始走出校门,看得到他们脸上的兴奋,而对于这些来自浙大学长们的祝福,他们很是惊喜和感谢。 这个活动的成功举办,感谢指导部门的支持,同时也感谢家长们和学生的参与。同时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心理学会与中心今后的活动!
06-17
2013
06-13
2013
06-09
2013
2013年5月,世界杯买球入口官方网站专兼职咨询师共接待个体咨询255人次(男性124人,女性131人),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1%。其中,本科生占总来访人次的60%,研究生占39.2%,教职工及家属占0.8%。其中,一般心理问题占总来访人次的76.1%,疑似焦虑障碍、疑似心境障碍占到18.8%,其余占到5%。一般心理问题中,以学业问题、个性与自我发展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情感问题为由,寻求咨询服务的个案较为集中,占总人次的48.6%。
06-09
2013
在亲密关系中成长:文广开幕式2013年5月31日,由世界杯买球入口官方网站指导、心桥朋辈互助团体承办的第二届“朋辈会心节”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文化广场隆重开幕。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同学们发放了会心节系列活动宣传单,同时简要介绍了心桥朋辈互助团体的“朋辈会心团体”项目。同时,现场还提供了心理中心出品的温馨心语系列书签和心语飞扬杂志。另外,工作人员还准备了“小报童”和“会心热线”游戏。不少同学都驻足片刻,或者现场报名参加后续活动,或者写下自己的留言,或者参与“小报童”游戏,得到了小奖品。 (文广亮相) (详询活动)一沙一世界:沙盘游戏2013年5月24日和31日下午,世界杯买球入口官方网站专职咨询师,刘艳老师在会心节开幕之际,辅导了两次团体沙盘游戏活动。活动主要针对已经建立了一定关系的小团体;通过直观且具象的沙盘游戏过程,同学们对相互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丰富的了解。 (团体沙盘进行时) (沙盘一景)这次的沙盘活动给了我一个契机,让我从全新的视角观察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让我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悟。简单的沙子和一些小物件就可以折射出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棒的体验。——王木木探索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工作坊2013年6月1日下午,会心节之亲密关系工作坊在小剧场203活动室成功举办。本次工作坊邀请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聚焦取向心理治疗师(FOT)庄磊老师,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咨询师刘艳老师,来带领大家共同探索亲密关系的奥秘。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依次参与了“心的天气”、相互走近体验、倾听与反馈、绘画与拼贴等环节的活动。结束后,大家都感到通过这些互动环节,自己更加能够体察自己的状态和需求,也更加理解关系中双方的不同步和不一致。同时,参加工作坊的同学们也对两位老师的工作表示钦佩和感谢。一瓣心香:插花团体辅导活动2013年6月2日上午,会心节之插花团体辅导活动在欢乐轻松又融洽的氛围中完满完成。本次插花活动由第一届朋辈会心团体成员,第二、三届朋辈会心团体带领者陈璐璐学姐带领。当日天公不作美,小雨不断,但还是有不少同学冒着雨、放弃周末睡懒觉的时间来参与本次活动。大家先进行了自我介绍;然后,在带领者的引导下,通过相互揉肩、共同组建队伍等环节互相熟悉。很快,参与者们的第一个考验“地雷阵”来了。这一游戏不仅要考验队员的协作能力,更考验队长的领导能力,经过几轮磨合,反复几次所有人才“闯关成功”。游戏结束后,有人若有所思,有人兴致高昂,对彼此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这一了解的基础上,大家两人一组,终于进入了本次活动的正题——插花。 (创意时间) (他们的作品)活动所提供的鲜花素材十分丰富,还有剪刀、彩纸、彩带等装饰物,供大家设计花瓶。虽然带领者预定的时间是40分钟,但大家却在不知不觉中做了一个小时,而且还意犹未尽。“甜蜜的微笑”、“水煮玉米”、“紫金之恋”、“洋葱”,这一个个寓意丰富的作品名,体现了大家轻松的心情与大胆的想像。最后,以所完成的作品为纪念品,参与者们共同做了交流反馈。大家普遍反映这次体验十分愉快,也希望能多多参与这样的活动。至此,2013年第二届朋辈会心节的系列活动圆满结束。“会心节”活动项目组的成员非常感谢关注此次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们。心桥朋辈互助团体的“朋辈会心团体”和“会心节”是长期的持续项目,我们会更加努力,希望成为同学们的知心伙伴。 (为保护参与者,本文图片均以减少正面照为主要考虑)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心桥朋辈互助团体 “会心节”活动项目组2013年6月7日
06-06
2013
2013年6月1日下午,由世界杯买球入口官方网站指导、心桥朋辈互助团体承办的本科生夏学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之亲密关系工作坊在小剧场203活动室成功举办。本次工作坊邀请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聚焦取向心理治疗师(FOT)庄磊老师,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咨询师刘艳老师,来带领大家共同探索亲密关系的奥秘。工作坊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首先,大家围成一个圈,相互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并且每个人轮流用肢体动作,表达“心的天气”。然后,是相互走近体验的环节。体验中请一位同学分别以他/她自己的方式和对方要求的方式走向另一位同学,行走时需保持安静、不做语言交流。体验后大家重新围坐成一圈,分享了体验中自己的感受。庄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聚焦,“聚焦是用身体去感知,用身体去表达”。接着,到了倾听与反馈的环节。庄老师和刘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了讲述、倾听、反馈的过程,让大家了解亲密关系中的沟通。之后所有参与者分成了六个小组,每组5-6人。每个人都在组内分享了自己有关亲密关系的一件事,也收到了他人的反馈。之后,每组选择一件事来工作。大家各自用绘画来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体会。不同的体会撕掉,重新组合,形成了整个小组的体会,其中也渗透着成员之间关系的边界与融合。最后,各个小组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组的作品,并交流了创作中的感受和自己所理解的画的意义。工作坊结束后,大家都感到通过这些互动环节,自己更加能够体察自己的状态和需求,也更加理解关系中双方的不同步和不一致。同时,参加工作坊的同学们也对两位老师的工作表示钦佩和感谢。心桥朋辈互助团体的“朋辈会心团体”和“会心节”是长期的持续项目,未来将会推出更多活动,丰富同学们的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心桥朋辈互助团体 “会心节”活动项目组2013年6月6日
06-04
2013
采访就安排在蒙民伟楼里,然而曾超老师言笑晏晏,似乎给这座充满现代冰冷线条的大楼带来了春风般和煦温暖的韵调。 华丽转身,柳暗花明 曾老师的本科专业是经济管理,但在2004年开始做心理咨询,目前已经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当问及这一华丽转身的原因时,曾老师恬淡地笑着,说:“就是一直在做学生工作啊。” 事实上,自四校合并起,曾老师就开始做学生工作了。而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她发现以往的很多经验(如过去一个学生出问题,人们就会认为他是“思想问题”)已经不太适用。而与此同时,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等名词开始逐渐普及,学校也开始鼓励老师在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许多时间与资金上的支持。在这样的情形下,出于对学生工作的热情,对孩子的热爱,曾老师迈上了心理咨询的道路。 “问题永远是阶段性的”是曾老师在访谈中反复提及的一句话。这是曾老师对自己学生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她看待困境的方式。无论是自己还是前来咨询的学生,她都喜欢用这句话开导。“眼前的困境,对于整个人生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在曾老师看来,学业上的失利,情场的失意……只是人生路途中一段艰难的小道。不执迷,不执著,迈过这个坎,解开这个结,前路是烂漫春光。 赤心相待,平等助人 曾超老师讲述的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那是2010年5月,曾老师于北京经贸大学参加GCDF培训。培训中,他们找来一个经贸大学大四的学生,让他在台上讲述他遇到的问题来当做一次培训范例。讲述完毕后,他让在场参与培训的咨询师每人写一句话交给他,然后根据这句话选择他更希望和哪一个老师谈。在这数百份答卷中,有专业性极强的理论分析,也有温情脉脉的安慰指引,但那位学生却选择了曾超老师略带潦草的答案: “请问我可以帮助你什么?你希望我在哪些方面帮助你?” 特别简单的一句话,寥寥两句,却有着让人心灵宁静的力量,像妈妈用的旧桌布一样柔软。而这也恰是曾老师的理念:我想知道我在哪里可以帮助你。如果你需要帮助,我会竭尽全力去帮助你。没错的,曾老师永远是在一个平等而非居高临下的角度与学生对话。她把自己安放在一个倾听者的地位上,没有指教,只是忧心你,帮助你,用满满的热忱。曾老师明白,干巴巴的说教无法抚平同学心中的波澜,“大道理学生都懂,”她微笑地道,“当学生拐到小路上时,你要用心地采用适合的方式。”而曾老师也正是这么做的,她会独辟蹊径地解决同学的心理问题。譬如,曾老师曾悄悄搭建起两个女孩的友谊桥梁,是为了让其中一个女生走出心灵的困境。老师也曾诚恳地建议,应该多咨询几个咨询师,在不同的建议中找到自己真正要的。在心理咨询的道路上,她孜孜不倦地尝试着新的方式。“为了学生。”她说。 殷殷寄语,拳拳期望 “浙大的学生都是很优秀的。”当我们恳请老师对现在的大学生说几句话时,老师沉吟片刻,这样说道,“我希望同学们都能意识到‘问题是阶段性的’,能够地认识自我,(在有困难时)更有勇气地前来咨询”。对于中心的发展,她表示现在的咨询规范化了,想咨询的学生需要更大的勇气。她怀念当初在食堂门口举办咨询会,给过往的同学解决困境的时光,虽然辛苦,但更加行而有效。所以,她希望中心加强宣传,提供多渠道的心理咨询,如咨询会、沙龙等;而咨询过的同学,可以以不记名的形式写一两句自己的感悟,这不仅能提高咨询师的工作水平,也会给另一些陷入同样困境的人以启迪。只有这样,中心和老师才能更好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同学。采访:喻虹羽 摄影:陆桐铜撰稿人:郑逸灵审稿人:方启智心理中心心桥朋辈互助团体 【咨询师名片】 曾超,女,浙江大学生仪学院党委书记,思政副教授。本科专业经济管理,长期从事学生工作。2004年参加心理咨询师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2009年5月参加北森“叙事疗法”心理咨询培训;2010年5月参加GCDF培训考核,获全球职业规划师资格。 咨询理念:“敞开心扉,放松心情,没有解不开的结;面对现实,保持乐观,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咨询时间与地点:周二上午(紫金港)
06-04
2013
在玉泉心理咨询室B009与包松老师见面的时候,包老师让我们惊叹到了。她与简历照片中干练的短发相比多了几份优雅,艳红色的连衣裙透着无比的热情和积极乐观的情绪。采访过程中,她始终带着微笑的脸庞和爽朗的声音,这不仅仅让我们感到亲切和愉悦,我们也为包松老师的魅力所感染。做一件事一定要做成有些缘分妙不可言,就像包松老师学生时期读的是经济学院,然后就职于公共管理学院,后来却兼职了心理咨询师。这种缘分是从一本小说开始的。年轻的包松老师偶然看到了毕淑敏的一本长篇小说《红处方》,里面有一个有修养人家的保姆,在主人家知识氛围的熏陶下,女保姆自学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后来考上了心理咨询师。那时的包松老师心情状态也处于低谷,受此启发,为了让自己有所改变,后来决定考心理咨询师,同时为了让正在准备中考的儿子有所鼓舞,就告诉自己:“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成!”在自己的刻苦努力下,顺利的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考试。每一个他人都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在包松老师眼中仅仅是应试考试的一个结果,远远不是故事的开始。在考试结束后,包松老师收到培训班老师的邀请,参加一个成长小组的培训活动。其中“敞开心扉,共同成长”的交流环节给了包松老师很大的启发。在这个过程中,包松老师心里面那个自卑,没有安全的小女孩慢慢开始成长起来。如果说以前的那个小女孩是迷糊的,没有方向的,缺失自我的,那么现在的那个小女孩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同时微笑面对人生的天使。在这许许多多的成长体验中,包松老师最深刻的体会是,每一个他人都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在与人相处和交流中,他人带给我们的印象和感受,往往被我们忽视。更多的注重于形式和礼仪规则,而忘记了他们给我们的感受是我们自己身体里的变化,他人的言行对我们的影响,折射出自我对外界事物的反应。首先要认清自我,然后才能处理好自己的各种问题。自我成长,悦纳自己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消极的情绪,也许是没有动力做完某件事,也许是没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做成某件事,这些消极的情绪和思维模式在不加控制和管理的情况下都会压倒积极的想法和情绪。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尝试,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在陌生人面前会害羞,接纳害羞的自己,尝试改变害羞的自己,接受开朗大方的自己;认识到自己在表达想法的时候会不自信,接纳自己的不自信,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达到自信,相信自己可以通过设计目标和努力方案,努力落实后一定会到达自己想要的成功。包松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来访者的故事,来访结束后她让来访者每天在镜子前说一句赞美自己的话,长期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所改变。后来来访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是一个接受自己,肯定自己的过程。成长的动力源自与自己的内心许多次的心理咨询经历让包松老师体会到,成长的动力源自于自己的内心。虽然面临的来访者的问题不同,但是或多或少的问题本质是想通的,对自我没有清楚的认识同时存在着思维误区,虽然知道哪些途径和方法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可是还是会疑问如果努力了最后没有成功会怎么办,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思维误区,而这反映的是来访者的不自信,缺乏动力。这种消极的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己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行动力。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紧张的时候知道自己很紧张的情绪可以缓解,沮丧的时候知道沮丧过后还有挽救的余地,树立自信心,努力去实现,而不要看重偶然,不要太看重他人对你的评价,认清自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在一次一次成长中去印证自我。如果说还有什么要说的话,对于一个人长远的人生,就是应该寻求平衡感,有时候不是为了服务于社会,仅仅是为了取悦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衡点,服务于他人。这次采访让我们这些采访者感到无比的清新,自己的各种困惑在包松老师的讲述中也得到了解答,如果这也是一种缘分的话,那也算是一次美丽的邂逅。 采访人:许雅洁 摄影:吕建忠 撰稿人:孔丹 审稿人:高琦玲 心理中心心桥朋辈互助团体【咨询师名片】包松,女,副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1988年6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2008年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2008-2011年参加多个心理成长小组,2010年获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资格证)。咨询理念:倾听、陪伴你走过生命中的某个阶段。咨询时间与地点:周一晚上(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