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清明,疗愈哀思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它融合了清明这一节气的文化内涵,也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习俗,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当它到来时,人们除了会踏青郊游,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也会回忆先人、祭祀祖先,并扫墓祭拜。生者与逝者,新生与死亡,在清明时交织。在这清明之际,让我们一同探寻如何疗愈哀思吧!一、哀伤是什么?“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清明节与哀思的联系在千百年的时间内固化。哀思,或者说哀伤,在弗洛伊德看来是一种自然的、正常的情绪反应,当我们遭遇失去、离别或痛苦时,它就会涌现出来。然而,哀伤不仅仅是一种情绪反应,它也是一个过程。在面对丧失时,人们通常会经历库伯勒-罗丝(Kubler-Ross)所提出的“哀伤的五个阶段”(Five Stages of Grief):从一开始的否认(Denial)“这不可能!”;到愤怒(Anger)“凭什么发生在我身上!”;继而开始讨价还价(Bargaining)“如果我没有这么做,ta是不是不会死?”;在这之后抑郁(Depression)情绪席卷而来,看清协商中的“如果”永远只能是“如果”,逝者已然离去,不可复生;最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