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五人在他们出圈的《爱人错过》中这样唱道:
“我肯定在几百年前就说过爱你,
只是你忘了,我也没记起”
似乎我们有时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爱人是预设好的存在,可遇而不可求。然而,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提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在弗洛姆看来,“爱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可以通过掌握理论与掌握实践去不断精进的能力”,就像任何学习绘画、乐器或者医疗技术一样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需要将“成为这门艺术的大师”视为重要的目标。
某种程度来说,感受爱与实践爱是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事情。就像我们会说,“ta让人感觉好温暖”,或者“ta有些冷冰冰”,亦或者“ta似乎有些难过,我觉得我该做点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在某段关系中,自然而然产生的爱的感受与爱的表达的希望。当我们产生这样的体验时,有时会试着发挥我们爱人的能力,去表达我们的关心,表达我们对关系的重视与建立联结的渴望;而当我们选择不进入某段关系时,或许是选择忽视或者回避使用我们爱人的能力。
所以,当我们决定不进入一段充满爱的关系,我们会采取哪些行为来避免我们开始爱的旅程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能要追溯到我们最早爱的体验的发生地——父母的怀抱。上个世纪40年代,许多精神分析学家开始关注孩子与父母的早期互动模式对孩子的影响,这些研究最后被统称为“客体关系理论”。这一理论的奠基人克莱因提出,个体与父母等早期抚养者(客体)互动的模式,会被逐渐内化为我们与他人关系的“基本模板”,而这一模板也成为我们对成年后感受爱、表达爱的参照。
因此,当我们在关系中体验到“爱”或“不爱”等等感受时,有可能是过去客体关系的激活。比如早期经历过被遗弃或被忽视的孩子,成年后遇到异性时,或许会因为预设对方不怀好意、另有所图而提前远离对方。这其实是我们的自我保护机制,就像兔子听到令人不安的风吹草动会快速逃跑或原地僵住。
那么如果我们要选择错过一个“爱人”,可能会需要做几个准备:
首先,我们可能会需要先假设对方会像早期父母回应儿时的自己那样,回应现在的自己,比如“对方是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的”、“被爱是要有条件的,是要自己表现得好时才能拥有的奖励”。另外,我们还需要在开始关系前或者进入关系后,在感受到“我不值得爱”的风吹草动时,开始回避接触、放弃沟通或者选择争吵,又或者焦虑地提升自己,避免那种不安、悲伤或者失落的感觉再次真实地被体验到。
其次,我们要能打消对对方的兴趣,不会对他人产生好奇。对他人的好奇就像两座岛屿的桥梁,是人与人产生联结的开始,也是维系联结的方式。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自己不够好”的假设也可能会帮助我们消除对他人的关注与好奇,转而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对方这样说,是不是我不够好的意思呢”或者“我感觉ta有点不高兴,是我哪里得不对吗”,而错过了解对方经历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比如“脸色这么不好,可能是昨天赶论文太晚了”或者“最近因为科研感觉压力好大的”或者“其实ta也在思考对方会不会拒绝自己”。
另一方面,自恋也能帮助我们错过爱人。高水平的自恋能够让人在寻找爱人的过程中,按照自我导向,而非他人导向。自恋者会让人感受到世界是围绕自己建立起来的,因此当爱人在ta身边时,ta往往关注的是自我需要的满足,而很难去真正与他人建立连接,错过感受那个与自己不同的世界。
虽然有时我们会感觉爱一个人很难,但其实,错过一个爱人也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每一个试图和他人建立联结的时刻选择带着失落与不安远离对方。爱一个人需要勇气,但错过也需要勇气,毕竟,爱是人心里最深的渴望。就像弗洛姆在书中提到:“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爱如果是一门艺术,或许是我们可以用一生去感受、体验、修炼的一门艺术。
或许,你有勇气去错过爱情,也可以尝试进入爱情……
拓展阅读:
[1] 艾·弗洛姆ERICHFROMM. (2008). 爱的艺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 克里斯多福·孟 Christopher Moon. (2015). 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湖南文艺出版社.
[3] 斯科特·派克 M. Scott Peck. (2007). 少有人走的路. 吉林文史出版社.
[4] 盖瑞·查普曼 Gary Chapman. (2018). 爱的五种语言. 江西人民出版社.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者简介:段萃雯,女,英国华威大学教育心理学方向研究生,世界杯买球入口官方网站实习咨询师。接受过心理健康与咨询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参与过团辅学习与培训。目前接受中心邵瑾老师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