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世界杯买球入口官方网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联合举办的第一期“求是·心理健康论坛”于2022年10月10日晚18:30开始在线直播。本期论坛正值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定为“关注精神卫生,促进心理健康”,意在更好地推动形成关爱、理解、友善、支持的良好公众社会氛围,助力心理健康良性发展。
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潘贤林主持,潘贤林对莅临论坛的专家进行介绍,对线上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分享了“求是·心理健康论坛”双月论坛的发起目标,即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师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
论坛由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郭文刚致开幕词,郭文刚讲到,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主题为“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高等学校作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在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良好环境的这一重大使命中责无旁贷。并谈及了抢抓战略机遇,着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前瞻谋划;推动交流共享,着力加强优秀经验成果示范引领;注重协同创新,着力加强时代新人培育科学支撑三方面内容。
随后开展专家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乔志宏进行了《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主题报告。
乔志宏教授从自杀意念的调查研究及临床心理健康工作的实践感悟,突出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其次,介绍了心理障碍发生和发展的素质-应激模型,从生物、心理、社会的素质及应激的综合视角来理解个体心理障碍发生的成因。自杀行为的动机-意志整合模型又从变化的、动态的视角去理解个体自杀意念、动机发展变化的过程,并提出不同阶段进行危机干预的必要性和针对性举措。此外,乔志宏教授从自我决定论的理论视角分享了人类有自主、胜任、归属的三类基本需求,用不同方法帮助学生提升三类需求的满足感可以有效预防心理危机。最后,乔志宏教授以三全育人的视角提出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举措:加强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
接下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世界杯买球入口官方网站主任李涛进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漫谈》的主题报告。
李涛教授先从健康的定义与状态谈起,强调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成长发展起到的基础作用和重要意义。对究竟什么是心理不健康的状态进行了心理科普,从个体自身的主观体验、以及对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的影响来对自身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且介绍了心理健康谱的动态发展过程。接下来,李涛教授分享了抑郁症年轻化、全球大学生精神疾病检出率不断上升的趋势,强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对高校大学生而言,突出展现的心理问题为抑郁、焦虑情绪以及伴随的网络成瘾问题,急需社会各界的关注。由此提出心理健康工作目标为建立大学生参与式心理健康促进系统、建立动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体系、建立专业化的心理危机动态预防和干预机制。提升大学生从情绪、态度与行为、躯体等方面对心理信号的识别能力、以及对睡眠状态的持续关注。最后,李涛教授从促进、预防、支持角度谈及大学生对自身心身健康的管理以及分享了定期心理体检、时间管理策略、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等维护心身健康的方式。
最后,会议组将提前搜集到的提问和直播过程中的观众提问留言,邀请专家教授进行了现场回答与讨论。乔志宏教授、李涛教授、潘贤林副部长对观众留言提问进行了线上讨论。
提问1:好胜心太强怎么办?
乔志宏教授回复要点:好胜心的焦点在于胜过他人,一旦我们把关注点放在我们与他人相比上,我们就会进入到一个永远无法取胜的轨道上,因为我们始终把评价标准放在别人上,会给自己无尽的压力。输了就会让自己感觉到挫败、无能、嫉妒、愤怒,我们的情绪会被外界所掌控。
所以,我们如何调整呢?就是我们要把注意力、价值关注点,从跟别人相比转移到跟自己的过去相比,我要比过去的自己做的更好,我要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我是不是比别人做的更好”。这样更能帮助我们获得成就和价值。
提问2:如何减少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病耻感?
李涛教授回复要点:对孩子、家长都需要进行精神疾病、心理健康的教育,病耻感很多时候来源于对疾病的不了解。其次,需要告知家长精神疾病对人产生的影响,不及时治疗对孩子可能产生的危害等,强调治疗的重要价值和紧迫性。最后,也需要让父母逐渐感受和观察治疗之后孩子发生的变化,随着变化的发生,病耻感可能也会逐渐减少。
在这个议题上,我们也需要给父母一些时间,但同时需要让他们了解心理知识、并且赋予他们希望。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形成医院、学校、家长对孩子心理支持的合力。
提问3:对于当前大学生中频繁出现的无意义感的现状,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该如何进行心理支持?
乔志宏教授回复要点:这可能是一个时代的问题,很多人可能没有什么重大的心理健康疾病,但处于一种无意义、无兴趣的亚健康状态中,呈现出一种没有生机的、比较萎靡的状态,表现为没有意义。
这可能与成长过程中的过度保护、过度控制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关,孩子缺乏一些自我效能感的成功经验,也缺乏受榜样影响的替代学习经验,对真实生活的接触不足。大学是改变这个状况的重要阶段,因为大学比中学有了更多自由、掌控的时间,学校可以帮助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拓宽学生的多层次体验,让学生更有信心去追求他自己的人生目标。
提问4:青春期的孩子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李涛教授回复要点: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状态对进入大学后的适应情况和心理健康状态有着重要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朋辈团体一起的生活环境、更好地学习和父母交流沟通的技巧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青春期的孩子维护心理健康。
最后,潘贤林副部长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并对第二期论坛的主题进行了预告:关注抑郁症,呵护健康身心。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心理技能、提升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