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5日上午9:00,由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院长、主任医师骆宏博士主讲的“常见精神症状的区别及精神检查方法和技巧”培训,在心理中心201报告厅顺利举行。来自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者以及浙江大学心理中心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实习心理咨询师参加了本次培训。
“凡有言说,必有立场;凡有立场,必有指向”――骆老师用这句话开启了上午的培训分享,意即心理学中的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视角和背景框架,通过这句话澄清了他的分享是基于他自己的后现代心理学视角,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他今天所分享的知识是基于何种框架和理念。
虽然今天的培训主题是“常见精神症状的区别及精神检查方法和技巧”,但骆老师首先通过分享一组勒内・马格里特的画来启发我们对“精神科评估是做什么?”进行思考。通过互动讨论大家发现,即使是同一幅画,每个人看到和观察到的内容都不同。这个环节也让我们明白,即使是面对同一个人,不同人去评估也许得到的结果也是部分带有评估人的个人视角。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要明白“精神科诊断”是一种跟精神科医生打交道的一种语言体系,是我们后续干预中借以信息参考的一种工具。
上午的过程中骆老师主要分享了进行精神检查的一个“六维度模型”,这个模型包含了“认知、情绪、行为、生理、时间和情境”六个可能对心理产生较大影响的维度,而这六个维度又可以分为精神检查的4个标准:
症状标准:从认知、情绪、行为三个维度的损害程度去评估来访的症状;
时间标准:主要评估来访症状的持续时长,主要由2周、1个月、3个月、半年和1-2年这些时间节点;
功能标准:从来访的日常行为功能的状态去评估,最为严重的程度是生活自理能力受损,其次是社会交往能力受损,最轻的是学习工作能力受损;
排除标准:这是在评估时需首要执行的一条标准,即在评估来访症状时需先排除症状是否主要受生理和情境方面的因素影响。
骆老师不仅通过讲解让我们搭建了精神检查评估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同时还借用现场学员的案例分享让我们得以练习实践,让大家在一个上午对其中的方法和技巧收获满满。
有了上午的基础,下午骆老师并不急于开始给我们讲解知识,而是通过一场精彩的互动演示来了解我们对于培训内容的期待。这是一场搭建“合作对话”关系的五人小组演示,演示过程骆老师通过三轮提问,并对话中设置“平等守时、尊重倾听、真诚如实”的三条基本原则,澄清了我们对下午培训内容的需求。同时通过这场对话,让大家理解了两种学习心理学的思路,即“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通过接收他人的讲述对知识产生理解,同时也要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启发,对知识有新的注解。
在澄清了这些基本方向之后,骆老师还是耐心通过理论结合案例为我们解析了精神障碍中的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中的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恐怖症、焦虑症等等常见精神症状的区别。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骆老师通过思路讲解、问题启发、案例研讨、演示互动等各种丰富的形式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培训。在这一天中不仅带来了学习之“道”的方向,还传授了评估之“术”的技巧,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能继续投入未来的成长之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