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害怕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让他们有太多疲惫感的人来说,从外界世界的纷扰中脱离出来进入孤单的状态,是非常需要的。暂时的孤单既是一种自我修复,以此缓解人际交往所带来的压力与无助;也是一种逃离,从令人可怕的现实生活中逃出来,与记忆中过去的自己,或者想象中的偶像人物有了一种情感联系。
那些难以在工作、友谊、恋爱中体验到与他人情感联结的人,很容易对人际关系产生糟糕的感觉。他们难以体验到人际交往中经常会有的乐趣、亲密和放松,更多的是被拒绝、被评价及疏远感。也许是为了保护自己,他们还会贬低人际关系的价值,不愿意跟那些看起来很low的人交往。对于他们来说,有时宁愿孤单,也比处于没有情感联结的关系中来得好。
一种有情感联结的关系是怎样的?相信体验过美好感觉的人都能浮现出类似的画面:在温暖的夜晚,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彼此都能感受到一种温馨与喜悦。没有竞争、没有评价,有的只是分享与倾听。缺乏情感的关系是怎样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画面:在阴冷的晚上,一个人独坐在房间里发呆、难过,另一个房间是自己的父母,但一切都显得那么地寂静和空洞:没有交流,没有体贴,有的只是疏远与陌生,或者是无所不在的监视感。
与周围人的情感联结对于人的心情状态会有很大的影响,我们来举个例子。小童与同事们由于误会而产生了矛盾,他发现自己被孤立了,一天工作下来,他感到特别的疲劳与焦躁。当想到第二天要上班时,他有一种强烈的排斥与绝望的感觉,像要去坐牢一样。几天后,误会解除了,小童与同事们的关系又回到了之前的良好状态,此时,工作虽然也让他感到辛苦,但更多的是快乐。当想到第二天要上班时,虽然也有压力,但那些美好的回忆让他甚至有一些期盼。
小童的经历只是暂时的,当误会消除之后,情感联结又建立起来了,但有些人则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一直无法跟别人形成有情感的联结。有情感的关系是幸福感的养料,缺少了它,正如一盘缺少了调料的菜一样,显得那样的索然无味。缺少情感联结的个体,他们就一直生活在这种乏味的感觉里,弥漫着抑郁、焦虑、空虚与孤独的感觉。自杀的念头会时不时地冒出来,他们会经常怀疑活着的意义。
是什么导致了他们难以跟人形成有情感的联结呢?一般来说,每个能够活下来的个体,都要跟别人形成情感联结,毕竟,婴儿离不开照料者。如果联结的另一方是让人安全、快乐的人,那么,这种联结会很紧密,并伴随着美好的情感。久而久之,这种外在的关系就会被人所内化,成为了调节情感的内在结构。这个充满着安全感与自信心的小孩既能保持着与照料者的联结,又能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关系里他们显得自在和放松,敢于去表达需要,建立新的关系,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
相反,如果联结的另一方是一个让人害怕的,或者缺乏情感的人,那么,他可能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松开这种联结,把情感的需要撤了出来。那些未得到满足的情感需要,也许会被转移到一个幻想中人物,或者某个偶像身上,这种想象中的关系,或多或少填补了内在的孤独感。他们跟扶养者继续保持着一定的联结(毕竟,对于人来说,没有关系是不可想象的),但内在的怨恨阻碍了联结的深入。另一种是继续保持着过度紧密的联结,紧密到无法从这种关系中脱身出来以接受一段新的关系。在这种关系里,表面紧密的背后仍然有大量的怨恨。我们知道,一段充满着恨的关系,往往也是非常紧密的,紧密到彼此伤害而无法分开。
由于亲子关系的不良影响,他们跟周围人的关系,要么是松散和疏远的,要么是依赖与怨恨的,很难发展出平等、尊重、轻松、相互关心的关系。一方面他们不自觉地回避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即使好的关系出现了,总要经历信任感(对方是否可靠)和价值感(这段关系值得吗)的测试。而且,他们往往会形成对于关系的过于苛刻的标准,经常会陷入忠诚与背叛、信任与怀疑、有用与没用之间的心理冲突,因此,大多数关系是脆弱的,总容易戛然而止。发展到后来,对于好关系的渴望也很淡了,宁愿孤独一生,或者早早结束生命,也放弃了建立关系的渴望。
一个特别渴望被爱的女孩,每当有男生示爱时,她在感到高兴的同时,又会产生强烈的怀疑和不安,她不相信自己会受到别人的喜欢,她也会贬低这段关系的价值,她会以种种道德的、现实的、想象的理由来回避这种关系的深入。由于长久得不到欲望的满足,内在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具有强迫性,为了防御这些欲望,她不得不发展出了极高的道德感。于是,她的内在状态就像一只关在铁笼里的猛兽,或者像是《笑傲江湖》里被关在西湖底下的任我行,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张力很高。
内在关系上的严重问题,导致他们在表达自己的需要上出现了困难,这也是阻碍良好关系出现的绊脚石。毕竟,每一次需要的表达及满足,都能增强关系中的联结。由于幼时的创伤性影响,表达需要的情景,会唤起他们强烈的受挫体验。当现实要求他们去表达自己的需要时,他们会非常的焦虑、羞耻、害怕、自卑,即使他们意识里很想去表达,但真的到了需要表达的时刻,总会有千般理由逃离。或者,他们会以非常含蓄或压抑的方式来表达,以至于对方根本就没感觉到。
为了防御对关系的需要,他们可能发展出了一种虚假的坚强感。
一个男孩轻易地放弃了一个对他很好的女友,原因只是因为一次不大不小的争吵。女友千般挽留,但男孩去意已决。在分手后的半年里,男孩状态很好,效率很高,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觉得离开了那段关系照样可以活得很好。半年后,当听到了女友已经有了新男友的消息,他一下子就崩溃了。之后,他花了三四年时间,才逐渐走出了这段关系。我们可以发现他表面上坚强下面的脆弱感,只是,他自欺欺人地以为自己很强大,强大到不需要任何关系。
他们还会不定期地出现情绪崩溃的状况,情绪的崩溃有一些诱因,但他们可能不太能够认识到,他们的体验是,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进入了一种很低沉的状态,绝望、空虚、想死,工作或学习效率非常低。每当这个时候,他们会想找个空间自己待一会儿。如果工作或学习压力不是那么大,那倒还好,他们可以暂时撤出来修整一下自己。如果工作或学习压力很大,那么他们的痛苦是很强烈的,他们不得不强撑着去应对那些压力。
总体来说,由于幼时糟糕的亲子关系,他们缺乏了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他们的情绪状态、人格状态、需求表达、信任感等方面受到消极的影响。那这种状态该如何改变呢?
他们需要从各种千奇百怪的关于人际关系的不合理信念中出来,去认识这些不合理信念形成的原因,错误之处,逐渐让合理的信念增加,恢复人际关系该有的信任感(觉得周围人是可靠的)与价值感(觉得关系是有意义的)。他们也需要认识到内在对于亲密关系的恐惧,学会带着恐惧发展该有的关系,最终掌控恐惧,逐渐恢复自然的人际交往能力。他们还需要觉察各种阻碍好关系发生的想法和行为,认识到背后的原因,并习得积极的宜人的行为。这些工作最好跟心理咨询师协同完成。心理咨询工作带来的内在状态的修正,再加上生活中良好关系的出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那么,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发生。
一个单纯善良的男孩从小不擅长跟人交往,一直都没什么真正的朋友,有时会受到周围人的欺负。虽然渴望交往,但缺乏社交技巧的他几乎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友情,更多的是受挫的经历。绝望的他甚至已经放弃了良好关系的渴望,虽然经常受到空虚、孤独的折磨。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来做了心理咨询。心理咨询让他暂时获得了一种不一样的关系,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体验到了难得有的人际温情。渐渐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个女生,两人兴趣相投,对方很善于交往,热情而善良,没有因为他的木讷与单纯而欺负他。虽然两人没有恋爱,但成为了像闺蜜那样的关系,这段关系让他真正的体验了什么是友情。也正因为这段关系的出现,他的抑郁感下降了,以往频频出现的糟糕状态不再那么具有吞没性了,只是偶尔光顾而已。
(俞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