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预约快捷入口

联系方式:88982525

解脱痛苦的途径:从控制到觉察

来源:世界杯买球入口官方网站 编辑:yulinxin 发布时间:2017-10-26   101

导致人们痛苦的重要原因往往是一种对抗心态(如想消除痛苦),由此陷入恶性循环(比如因为消除不了的痛苦而痛苦),因此,解脱痛苦的正确态度就在于反其道而行之,即对痛苦的觉察与接纳。或者至少,在对抗心态与觉察心态之间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现实生活的状况是,大多数不习惯于觉察和接纳痛苦,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只有消除痛苦这条途径。 

早上醒来后,一个人发现身体不太舒服,感到头昏脑胀,他知道昨天又没睡好,于是担心白天的工作效率,并联想到最近一段时间来经常如此,不免加重了担心。他对自己抱怨说:什么时候才会好起来,万一一直睡不好怎么办?他不自觉地推测这种痛苦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痛苦,为消除不了而苦恼不堪。 

一个同学分享了她的苦恼。她参加了一次重要的应聘,其他都过了,最后一关是体检。她知道自己体检时容易紧张,一紧张血压就高,她担心体检会过不了,那样的话就功亏一篑了。体检时刻到了,她特别紧张,量血压时更甚,她不自觉地想控制紧张,结果却越来越紧张,最后血压确实又偏高很多,量了好几次才过关。 

在关系中,同样有类似的情况。生活中那些很容易相处的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太有控制性,能够充分理解和尊重对方。相反,那些让我们不舒服的人,往往想主导我们,或者把他们的意志强加给我们,或者有意无意地用各种方式控制我们。后者容易破坏关系,虽然他们非常渴望有好关系的出现。 

习惯于以控制的心态来面对痛苦的人,往往会把痛苦放大,他们常见的负面认知是:如果…怎么办?万一…怎么办?在他们的潜意识幻想里,总有很多可怕的后果。他们害怕未知和不确定性,采取的应对方式要么是控制,要么是逃避,却缺少面对的勇气。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紧张时很想去控制紧张,结果却越来越紧张。如果有时候不去控制紧张,而是允许它的存在,反而紧张并不会带来困扰,甚至还可能让你有更好的发挥。这种情况也提示我们:需要去改变与紧张的关系,少一点对它的控制,多一点对它的觉察和接纳。当它出现时,只是以坦然之心知道它的存在。 

这是一种觉察的心态。觉察的意思是,知道它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但允许它的存在,不排斥,不对抗,不过度关注,只是知道和面对。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好的感受,或者是不好的感受,我们都只是知道它的存在,但不去控制它或者执着于它。 

觉察的心态能让主观体验到的痛苦大大减弱。我们可以来举个例子。楼上装修工的电钻发出了噪音,楼下的住户非常烦躁,因为他觉得声音太刺耳了,他陷入一种愤愤不平的心态中。如果他换种态度,仅仅是觉察噪音带来的不舒服感受,此时,他会发现,噪音所带来的不舒服并没有那么强烈。之前那些强烈的情绪是因为噪音所唤起的各种我执观念(比如,我的空间被侵占了,对方不尊重我),并非噪音本身所带来的。

 觉察的心态包括三部分:有意识的觉知;非判断的知觉;活在当下。观呼吸时,你有意识的觉知呼吸的感觉(气息流经鼻腔的感觉);行走时,你有意识地觉知走路时腿部及脚部的感觉;观身体感受时,你有意识地觉知身体上各种细微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把你的判断、思维、记忆、想象先放在一边(不过它们会时不时地占据你的脑海,此时,你需要通过觉察来把它们推远,继续回到目标),在一次一次的练习中,你更容易去从判断、评价、忧虑等控制模式中出来,更多的出现非控制的觉察心态。 

如果有了觉察的心态,我们与负面状态的关系就改变了。那个害怕体检的女子,当量血压时会感受到一种紧张,但她不去控制它,而是知道这种感受的存在。这种非控制的态度,完全中止了紧张的恶性循环。同样,那个早上起床后身体不适的朋友,如果他带着平等心去观察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只是观察,而不生起厌恶心,那么,不舒服的感受对他的困扰将会明显减轻。 

生活中任何让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的场合,都是一次培养觉察态度的机会。当你愤怒时,你知道这是一种感受,你不去控制或过度关注它,而只是知道它的存在,或者用呼吸跟它们和平相处。当你害怕时,你知道这是一种感受,不去对抗或消除它,带着这种感觉做该做的事情,此时,你获得了勇气(勇气就是害怕着面对)。同样,在关系中当你产生失控的焦虑时,你只需去觉察这种感受,以觉察心来中止控制行为的出现,你便能不断地体验到关系的和谐。 

当然,觉察心态的建立确实不容易,因为习惯性的控制模式会不断地自动运行起来(控制或对抗的模式也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意义),一般来说,越是缺乏自信或充满不安的人,越是会陷入控制模式中。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和建立觉察模式,与控制模式达到动态的平衡。如果能以觉察模式来带领生活,那将会是更彻底的解脱。 

最后来举两个例子,也许更能让我们知道觉察心态的重要价值。一个人得了绝症,晚期,医生已经多次暗示不用治疗了。但他害怕死亡,家人也不忍心,于是,全家人砸锅卖铁地为他治疗,无奈的是,虽然花了很多钱,家人因此而一贫如洗,但他最终仍然没活多久。另一个人也得了绝症,晚期,医生也同样的宣告。他不再寻求无谓的治疗,而是面对痛苦,过上简单的生活。当然,疾病是无情的,没多久他也离世了,虽然他身体上是痛苦的,但却走得很安详。 

第二位男子面对疾病的态度更令人尊敬。他不再做那些无谓的治疗恰恰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对家人的体谅,对无常的认同。他曾经有多年禅修的经验,培养出了这种面对痛苦的勇敢态度。如果连死亡之苦都能被人以觉察的态度来面对,还有什么痛苦不能被人所超越呢?因此,培养觉察的心态才是更彻底的解脱之道。


(俞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