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听到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我的一位老师John,他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长大。爱因斯坦也住在那里。那时他已经很老了,而John只有11岁。有一天John的母亲看见爱因斯坦从街上走过,就低语谈论爱因斯坦。他头发也很长了,穿着凉鞋,但没穿袜子。John的母亲说:“天才。不穿袜子。” John那时就理解为,要想穿着奇怪,你必须得成为爱因斯坦一样的人才会被接受。
多年后,John准备去演讲,这次的听众是他此前讲过的课中,人数最多的一次课。演讲前,他无意间将袜子送到酒店的洗衣房了。他就没袜子穿了,但还是去了,他想“自己一定是爱因斯坦了!“不幸的是,这次演讲成为他讲的最糟糕的一次。
相反地,几个月后他在一个小镇里给一小撮听众演讲。那时他才意识到上次演讲前他准备对听众讲的话,以及后面现场的演讲有多么愚蠢!不论如何,那一小撮听众释放了他实际拥有的智慧,因为他这次讲的是来自他自己,而不是自己对于爱因斯坦的崇拜情结。就在那一天,John有了点天才的感觉,非常简单,但却是只属于他自己的个人天赋,不是大家认为的,天才必须得是的样子。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有些同学会问:“那些学霸……,我怎么就做不到?”“那些学姐学长怎么那么优秀,我怎么学不会?”我们都希望自己优秀,有一个优秀情结。自己的所做所想,都拿去与一些优秀相关的影子、模式进行比较。无意间以为自己做到优秀的样子就离优秀不远了。可是,偏偏弄巧成拙。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意很多事情,在意自己是否得到好评,是否被人尊重,是否被喜欢和欢迎,是否做了傻事。我们是如此关注自己的表现,却常常疏忽了自己是谁。《老子》中讲:“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车毂的空支撑了车辐,让车得以成为车子。我们疏忽的部分常常是最最可能给力的部分。我们可能不知道self是什么,有什么,会做什么,但是仍然可以坚持允许它,如它想要成为的样子那样讲话,“let things happen”。特别在意的自我,是焦虑的,纠结的,没办法达致此境。开放的自我,允许你生命智慧流动的自我,却反而成就了自己。达然成就。学着练习并适应生命本身的智慧吧,坦然面对生命中的一时起伏,勇敢的成为你自己,下一个机会就会不同。